“戰斗一生,快樂一生;天天奮斗,天天快樂”,習仲勛夫人齊心書寫的習仲勛語是無數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黨和人民辛勤勞作、無私奉獻的真實寫照。
紙上得來終覺淺,躬行體悟紅色心
近日,在陜西省富平縣農村農業局局長王耀武的帶領下,天工方圓建設集團董事長張能文、總經理張美英等人走進富平縣淡村鎮追尋紅色足跡,深切緬懷習仲勛同志的豐功偉績。細心感受他崇高的革命品格和精神風范,從黨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堅定理想信念,弘揚光榮傳統,接受思想教育和精神洗禮。
習仲勛的陵墓坐落在懷德公園內,四周松柏環抱、綠蔭滿園。當天富平縣下著滂沱大雨,但在習仲勛的雕像前,大家仍然停下了腳步,佇足瞻望,鞠躬致意,現場感動之情已溢于言表。每一個深深的鞠躬、每一次深情的仰望,都是對這位從群眾中走出的優秀共產黨員的緬懷、對歷史的敬畏。
在習仲勛紀念館,集團董事長張能文及總經理張美英看著一幅幅感人的照片,聆聽著講解員對習仲勛同志革命歷程的介紹,回顧了他為新中國的建立、建設和改革開放嘔心瀝血的卓越功勛,近距離感受了習仲勛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開拓進取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他對黨無限忠誠,鞠躬盡瘁,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現代化建設事業。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們共產黨的干部如果站到了群眾的對立面,小心群眾用扁擔抽你”。習仲勛同志的語錄,言簡意賅,寓意深邃,富有哲理,不僅是一位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心聲,也是人民的心聲,是古今中外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
整個參觀學習中,通過一樣樣老舊的物件、一張張富有年代感的黑白照片,將我們帶回到激情洋溢、浴血奮戰的革命崢嶸歲月,感受革命先輩在艱苦環境下實干擔當的共產黨人情懷和無私奉獻精神,觸及了每個人的思想靈魂。
一百年櫛風沐雨,一百年春華秋實,對黨史的學習就是要我們探尋初心,筑牢信仰之基、補足精神之鈣、把穩思想之舵。此次紅色足跡之旅,為天工方圓帶來了一次精神上的洗禮,激發大家奮發向上的斗志和潛力。我們定將把握現在,以先輩們為榜樣,成為祖國繁榮發展的推進者和建設者!
習仲勛(1913年10月15日-2002年5月24日)祖籍河南省鄧州市,生于陜西省富平縣,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偉大的共產主義戰士,杰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統一陣線的高手,我黨、我軍卓越的政治工作領導人,陜甘邊區革命根據地的主要創建者和領導者之一,國務院原副總理,中國共產黨第十一屆中央委員會書記處書記,第十二屆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第五屆、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習近平之父。習仲勛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輝戰斗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他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和新中國的誕生,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為改革開放和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頑強奮斗,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勛。
主要成就:
陜甘邊區革命根據地領導者之一
指導了建國初期的文教工作
率先提出在廣東實行改革開放政策
致力于國家統一和民族宗教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