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天之木,必有其根;懷山之水,必有其源。而中華民族之根基,則是源遠流長的中華歷史和文明。過往歲月,中華兒女皆以夢為馬,以鐵肩擔道義,以不斷探索中華之未來的腳步,鑄就了如今這偉大的時代。
閱讀紅色經典 開啟心靈之旅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是我最喜歡的抗日斗爭故事,它描寫了抗日民主根據地在遭到鬼子大掃蕩的情況下,與日偽軍進行的殊死搏斗的英雄故事。書中每個人物刻畫得十分生動,精彩的情節影響了幾代中國人!”
推薦書單:《烈火金鋼》
《烈火金鋼》以冀中平原抗日戰爭為背景,描繪出中國人民英勇機智、堅強無畏地打擊日本侵略者的輝煌史實。小說中刻畫的主要人物給讀者留下了難忘的印象,在廣大青少年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顯示了較強的藝術生命力。史更新、肖飛、丁尚武等是書中寫得成功的人物。小說情節曲折,故事性極強,是新中國抗日戰爭題材中一部以評書結構創作的作品。
作者簡介
劉流(1914—1977),從小熱愛民間藝術,愛看野臺戲,聽大棚書、鼓詞等。1932年參加東北抗日義勇軍,1937年抗戰爆發后參加八路軍,歷任晉察冀軍區五支隊偵察科長、軍區司令部參謀、晉察冀軍政學校區隊長、軍區政治部軍事教官、軍區白求恩學校軍事教員等職,后到晉察冀邊區抗敵劇社做演員和京劇改編工作。建國后,歷任保定市文聯秘書及創作部長、河北省委宣傳部文藝處干事、《戲劇戰線》編輯部主任、河北文藝學校干部。著有長篇小說《烈火金鋼》、長篇評書《紅芽》等。
好句賞析
1、 當“五一”反“掃蕩”打得緊張激烈的時候,在滹沱河的下游橋頭鎮上,發生了一次地裂山崩的戰斗。天上是飛機,地下是大炮坦克車,把整個鎮子里里外外圍了個風雨不透,殺聲、喊聲、槍聲、炮聲響成了一鍋,從拂曉打到黃昏,從黃昏又打到天明,直打得硝煙漫地,火光沖天。
2、可是打著打著,忽然問槍炮不響了,飛機也不來了,好像是停止了戰斗。在麥子地里藏著的人們都覺著奇怪,誰也鬧不清是怎么回事,眼巴巴地望著鎮子里沖天的大火,明明知道是燒自己的房子,也不敢回家搶救。
3、鎮子近一點兒的人們,連身子也不敢站起來,一個一個的在麥壟里蹲著坐著,還有的趴著,使勁地拔著脖子,一聲不響,大氣不出,直瞪著眼睛看著街口。正在這個勁頭兒上,冷古丁地站起一個人來。
4、 這人看樣子約摸有六十多歲,滿腦袋花白的頭發,下巴底下長著一綹山羊胡子,高身材,長瘦臉,兩只眼睛像是有些不帶勁,未曾看事兒,先要用手指頭揉一揉擦一擦。他的胳肢窩里夾著一根榆木鍬把,有一把多粗,有齊胸口那么高,這就是他的武器。
“經典存在于閱讀過程之中”,經典能夠回應我們所處時代的問題,經典的作品必將在不同的時代飽含生命力。讓我們在科學的世界觀方法論指導下,積極閱讀紅色經典,汲取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品中所蘊含的強大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