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花開時,由天工方圓歷時三年修建的資興市清江至滁口公路工程,終于要迎來完工時刻。群山掩映下,清滁公路宛如一條長龍游走于山谷間,連通著山中鄉鎮和外界,承載著當地老百姓發展致富的殷切希望。
社會各界對清滁公路的動態都是十分關注的,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編委、分站管理中心主任張泉森先生聞悉項目即將通車的消息,特意從長沙輾轉奔赴資興,與我司董事長張能文、資興市交通局總工程師王波、資興市委宣傳部新聞中心(紅網資興站長)朱孝榮一起,探訪了清滁公路。
清江鄉、滁口鄉一帶是張泉森先生幼時生活的地方,讓我們跟隨他動人的妙筆,一同感受這一路的所見所聞,感受清滁公路這條民生路、幸福路順利通車背后的點點滴滴。
移民盼來幸福路 期待敲開致富門!
撰 文:張泉森
航拍攝影:朱孝榮
視頻編輯:朱麗萍
今年清明節回去,偶遇清滁公路項目投資方和施工方,天工方圓建設集團董事長張能文先生 ,聞悉該項目即將完工,不久的將來通車。我說很想去走走,這是我們兒時的夢想,而且主動提出,我將利用自己從事媒體工作的身份,好好宣傳報道這條庫區老百姓,特別是滁口、清江老百姓盼了幾十年的希望路。張總與我約定擇時一起探訪,為公路正式開通時報道做準備。
4月20日下午,利用周末休息,我高鐵從長沙到郴州,然后經資興東江再到清江鎮,在清滁公路通車之前與項目施工方老總張能文、資興市交通局總工程師王波、資興市委宣傳部新聞中心(紅網資興站長)朱孝榮一起,探訪了清滁公路。
1986年夏,東江大壩關閘蓄水后,形成了160平方公里的水面,東江庫區應運而生,資興南部9個鄉鎮被水阻隔,交通十分不便。家父先后在清江鄉政府、滁口鄉政府工作過。那個年代,東江庫區各鄉鎮基層干部下鄉條件非常艱苦,那是一段難忘的歲月。我10歲那年,跟著父親去了滁口讀書,目睹父親下鄉,不是騎單車就是坐機動船,很不方便,時間成本非常大。每次往返清江老家,都要坐船在湖中環繞,來回2-3個小時。父親時常暢想,要是滁口有一條通清江、新區的公路那就方便多了。從那時起,在我幼小的心中就有一個夢想,希望將來某一天滁口與清江之間有一條公路,方便大家出行。
1992年11月,父親去資興北部鄉鎮工作,我們搬家去蓼市鄉政府的時候,車子裝上家具,先上渡輪,在東江湖上航行兩個小時才抵達長盈頭碼頭,然后上岸走公路到蓼市,折騰了近4個小時。雖然此后我很少去滁口,但還是期盼滁口與清江之間早日拉通公路。我畢業后從事了新聞媒體工作,離開滁口20年后,因為工作關系我去過兩次,滁口的交通問題依然沒有解決,街道變化不大。隨著時代發展,鄉親們對路的愿望非常迫切。
時光追溯到2012年,人民代表的呼聲越來越高,作為人民代表建議案,引起了時任資興市委書記陳榮偉等領導的高度重視。資興市委市政府積極采納人民代表建議。資興市人大常委會順勢而為,助推這一人民代表建議案落實到實處。當年年底,資興市交通運輸局啟動清江至滁口公路工程準備工作。家父聞悉清滁公路準備立項后說“好事,大好事!這是幾代人盼了幾十年的路,路修通了將解決滁口的交通瓶頸,極大地方便滁口群眾出入”他還說,這是一條民生路、幸福路,也將是一條致富路、希望的路!
4月20日下午15點55分,我們一行抵達清滁公路清江段起點的清江大橋。第一個探訪點是清江鎮玭珠村。這是一個人才輩出的地方,李姓長期居住于此,在當地有名門望族之稱。清滁公路修通,清江境內最受益是玭珠村和上堡瑤族兩村。過去,聽老輩人說過“走州走府,沒去過玭珠上鋪(音)【上鋪即今上堡】”。意思是說,這兩個地方非常偏僻,而且是斷頭路,到了玭珠村和上堡就沒有路往前走的路了,必須原路折回。可見過去,這兩個村多不方便。如此,這個典故將隨著清滁公路的修通一去不復還。
一路上,我們看到少數工人在進行收尾工作。在玭珠村口,我們碰到了該村二組村民李克仁,說到清滁公路,李克仁說:“現在方便多了”“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現在實現了”。李克仁臉上洋溢著幸福的微笑,指著不遠新建的別墅說“那里就有我一棟”。朱孝榮把隨身攜帶的無人機飛了起來,空中俯瞰玭珠和清滁公路這一段很美。乘著無人機在空中飛,我與李克仁聊起來。他說,過去路不好走,糧食運不出去,水果更不用說,玭珠村發展受到極度限制。這些年,條件逐步改善,特別是清滁公路拉通。他說自己種了八畝橘子樹,去年有8萬多收入。他還告訴我,今年又種了五畝橘子樹,等掛果后收入會更多。看著即將竣工的別墅,李克仁滿臉喜悅:“現在黨的政策好,以后搬進新家,日子會越來越好!”
抵達上堡瑤族村二組時候,65歲的老支書鐘元軍站在路口,見到我的時候,老支書一臉驚訝,“我怎么感覺你好面熟”“你是不是YG的兒子”,我聽到老支書提到家父的名字,感覺非常意外,老支書說“30多年前,瑤族村條件非常困難,你父親在清江工作時駐我們村,還住我家呢!”“一個模子出來的哦”,頓時拉近了彼此間距離。鐘老支書拉著我的手引進屋,我們慢慢地聊起來.......
來之前,張能文老總說,修建清滁公路,在上堡瑤族村施工時,征地拆遷,村民非常支持配合。即便一些老百姓的橘子樹,青苗補償款相當低,老百姓以極大的熱情支持修路。張能文還說,為了不耽誤工程進度,有時候晚上施工到深夜,風炮機的聲音很大,老百姓從沒提過意見,讓施工方非常感動。老支書說“我們對路太迫切了,現在這個路那么寬,想都不敢想,我們趕上好時代,搭幫黨的好政策。”
鐘老支書告訴我,他當了21年村支書,近40年的村干部,對路的記憶太深刻了。過去種田要用化肥得去渡頭鄉(1986年前)、清江鄉去挑。1987年,他帶領全村人從坪珠修建了一條簡易路到村里,可以進出農用車和拖拉機,結束了清江瑤族村不通公路的歷史。隨著國家通村、通組公路的惠民政策實施,這些年條件好多了,現在家家戶戶都有三輪車,村里很多年輕人外出打工。去年過年,村里一下子添置近20臺小車。說起未來的生活,老支書信心滿懷、激動不已。過去條件不好,村民都向往大山外面的世界,村里很多人外出打工就不愿意回來,努力掙錢在外買房子,把父母帶出去。他指著不遠快要坍塌土木結構的房子說“很多年沒人住了,快要倒了......”但是現在不同了,路通了,方便了,大家表示要回來,將老家房子修繕,還有些人準備辦農家樂。我們這里空氣好,回來住,跟你們去外面旅游一樣!
走到村口,鐘元軍老支書說:“我這幾年種了10畝橘子,就盼望著這路通,路通了一切都會好起來”,臨別時,鐘元軍老支書拉著我的手說“代問你爸爸好,30多年沒見面了,現在方便多了,等路正式通車后,邀請他方便時來我家作客,車子到家門口,再也不要走路進來了。”老支書笑得那么開心。
別過鐘元軍,我們一行繼續前行,隨后就到了浦溪江大橋。82米高的浦溪江大橋是清滁公路控制性工程。項目總工程師熊立波說,當初有五批項目組的人來看施工現場,看后直接搖頭。大家都認為這個地方施工條件受到極度限制,不僅施工難度大,而且風險系數高。最后,張能文老總決定自己組建隊伍上。僅僅這座橋施工就用了2年多時間,許多施工器材和物資都是通過船舶從別的地方運進來的。在施工現場看到浩大的土石方工程,感慨施工人們付出了艱苦卓絕的勞動。
在滁口工區,我們看到工棚外面有一輛嬰兒車,不滿一歲的汪馨蕊小朋友坐在車里看著不遠處施工的父親汪濤,目前工程正在收尾階段,大部分人工人已經撤走,施工現場少了過去的熱鬧,清凈了許多,山區的空氣極好,汪馨蕊的媽媽覺得住在工棚方便,就帶著她來到這里,一邊照顧父親,一邊照顧孩子。我們笑著說,這可能是清滁公路年齡最小的“參與者”。
隨后到了高浦村后山,高浦村過去依山傍水,村莊富饒美麗。東江大壩修建后,村民大部分選擇了后靠上山,發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約。站在山頂,俯瞰彎彎曲曲的清滁公路,以及路下邊的村莊,可以想象當年高浦村宛如世外桃源。如今清滁公路拉通,一定程度上將解決交通瓶頸問題,推動高浦村發展。從此,必將插上騰飛的翅膀,在美麗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實現復興夢。
一路前行,我們抵達滁口鎮荷坳村的時候,正巧在路上碰到該村肖黃家組的村民謝桃清老人家,78歲的老人身體非常健碩,看著她背著一袋剛剛采摘的茶葉,我上前與老人家聊起來。老人家說,路通過了,自己家種的茶葉比過去好買多了,“這不我急著趕回去,炒茶老板等著我們新摘的茶葉,上午有人買了,下午還要買,我得盡快送回去”。據悉,荷坳村是非移民村,由于地理位置偏高,20年前老百姓就開始種茶葉,隨著清滁公路拉通,一切會好起來,我們相信荷坳村的村民日子會越來越好。
抵達滁口的時候接近六點,除去我們在路上停留的時間,從清滁公路起點清江大橋到終點滁口衛生院,31公路的路,走了大約45分鐘,比過去從瑤崗仙走里田長策到清江節約差不多一個小時。
一路上,資興市交通局王波總工說,清滁公路克服了許多困難,從立項到施工完成歷時6年多。施工條件特別艱苦,此前測量階段一共有三個施工測量隊伍參與,其中有一個測量隊伍做了一個月后,丟下一句:“太苦了,我們不干了,這個月的錢也不要了!”
王波說,修路的過程中感觸特別深,清江坪珠、上堡瑤族以及滁口境內的幾個村的老百姓都是大力支持的,拆房讓土,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讓交通部門、承建方、施工方很是感動。施工工人備受鼓舞,克服諸多困難,全線800多名工人在一線日夜奮戰,終于完成這一重大任務。市委市政府領導也非常重視,陳榮偉、賀遵慶、黃崢嶸三任市委書記接力,多次過問,或為規劃把脈,或到施工現場指導工作。羅成輝市長也多次進行調度,協調解決了施工過程中諸多難題。
晚上在滁口簡單吃過晚飯,我們一行走瑤崗仙經過夏蓉高速抵達郴州,我趕上了10點的高鐵回長沙。
在高鐵上,回想起下午的探訪感觸頗深,清滁公路拉通意義重大。滁口鎮地處偏遠,此前沒有直接通往資興市城區的公路,往來城區的交通主要靠水路或繞道宜章縣境內。遇到大風大浪、暴雨等惡劣天氣時,水上交通無法通行;在突發性災害發生時,救援力量無法及時趕赴災區。此路拉通,對應急救援工作意義十分重大。二是對精準扶貧、改善當地移民生產、生活條件的意義重大。據悉,清江、滁口兩個鄉鎮目前涉及貧困人口有4000多人,這條公路修通后,制約滁口鎮、清江鄉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交通瓶頸將得到有效突破,生產、生活條件將極大改善,這是一項惠民工程,也是移民致富的希望工程,更是資興市委、市政府,特別是交通部門為民辦實事的民生工程。三是對助推打開東江湖南大門,加快東江庫區南部旅游發展,消除水運安全隱患的意義重大。東江湖水位深,湖面寬,范圍大,水運交通管理難度大。實現陸路交通與外界的快速連接,直接減少水運壓力,將有效消除水運交通安全隱患。對保護東江湖水資源環境將起到一定的作用。另外,滁口與清江是資興市南部離夏蓉高速最近的地方,將來條件成熟的時候,可以修建連接線,打開東江湖南大門,助推東江湖旅游發展,成一個新的“旅游經濟圈”。
從省會長沙到東江湖腹地清江、滁口兩鎮,單邊400多公里,來回近900里路10個小時一個來回。曾幾何時,我們進出東江庫區時間成本是那么大。通往東江庫區鄉鎮的公路是那么的曲折顛簸,“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是老百姓過去描述身邊交通狀況真實寫照。因為路不暢,出行難、就醫難、上學難……諸般難題困擾,與外界差距猶如一道巨大的鴻溝橫在滁口、清江等東江庫區鄉鎮跨越發展的道路上。
如今趕上好時代,資興滁口、清江老百姓出行的范圍更廣了,視野變得更開闊,必將催生一些新的致富渠道,憑借交通優勢可大力發展“路域”經濟。隨著清滁公路的通車,東江湖蜜桔、小水果等必將暢銷更遠,讓東江庫區老百姓獲得更多收益,為打造東江湖優質水果基地、為兩鎮經濟插上騰飛的“翅膀”。
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移民盼來了幸福路,期待打開幸福門。我們有理由相信,清滁公路必將助力東江庫區,特別是清江、滁口兩地山鄉巨變,群眾迎接更美好的未來!
結 語
清滁公路是湖南省干線公路,是郴州市第一個PPP項目。在資金方面,全額由公司墊資,施工期間原材料價格大幅上漲時,資金壓力巨大。天工方圓人戮力同心,多方籌資,先后籌集資金2億多元。在施工方面,面對錯綜復雜的施工環境,天工方圓人不屈不撓,統籌調度,精益求精,公司500多名參建人員攻艱克難, 攻城拔寨,一米一米的推進,一個一個節點的努力,終于在在崇山峻嶺的次原始森林中修通了這樣一條康莊大道。
“做一個工程,鑄一項精品,樹一座豐碑”這是天工方圓建設集團的理念,也是我們對資興人民的承諾。工程先后獲得了2017年度郴州市交通運輸局“在建項目優秀獎”及“2018年度平安工地獎”。
資興是人間福地,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靈,民風淳樸。清滁公路是一條承載夢想的路,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洋溢在老百姓臉上的笑容,會比山坡上每年盛開的鮮花更加燦爛。